吴屿表示,阿奶不在家,去老姐妹那里一起晒太阳、炸年货了,他俩回去自己随便吃点。
说是随便吃点,但他早上就炖上了一锅鸡汤,回去煮个米线,浇上就是热腾腾的鸡汤米线了。
向真只吃了一半米线,因为回来路上她克制不住好奇心,吃了点热糍粑,糯米性黏,饱腹感强,她胃口又没恢复,很快吃不动了,在那里挑着米线玩。
吴屿摇头,端走米线,又给她盛了一小碗热鸡汤,催促她喝下去。
向真毕竟还在低烧,吃完饭就开始犯困,吴屿就送她回去午睡。
这个午觉向真睡得很久,一觉睡到了五点,但她醒来时觉得头晕晕沉沉的,整个人都很困倦,一点没有休息好的感觉。
“又发烧了。”吴屿在叹气,“真不该让你出去。”
原来是又发烧了啊。
于是接下来,本想高高兴兴过侗年的向真,什么也没看成,什么也没玩到。
她被关在民宿房间里三天不能出门,即使三十那天已经完全退烧,体温正常了。
向真给吴屿的评语从“冷面无情”升级到“铁石心肠”,语气也从撒娇玩笑变成了咬牙切齿。
不过吴屿也实在是有充分的理由——天公不作美,一直在下雨。
别说感冒刚好了,就是她好好的,吴屿也不敢让她随便出去。黔南的冬雨天,湿冷透骨,外面没空调的店铺,她就算穿大衣,也根本待不住。
初一那天,天放晴了,中午寨里有长桌宴,窄窄的路上摆起了一张张桌子,首尾相连,连绵不断,浩浩荡荡。
向真是一只刚出笼的小鸟,欢快地飞向广阔天地。
阿奶和吴漾都在巷口站着,一家人一起去吃席。
“阿奶过年好~漾姐过年好~”她开开心心和她们打招呼,吴屿跟在她后面。
她打完招呼,特意换到另一侧,不要跟吴屿站一起,惹得吴漾发笑。
阿奶摸摸向真的手:“嗯,暖和。手不冷,人不冷。”
向真就展示了口袋里的暖宝宝:“您放心,冷了我就再贴一个。”这是吴漾给她的,她在大衣前后都贴上了。
不过到长桌宴上,吴屿抓了她胳膊,把她拉到自己身边。向真甩开他手,但还是挨着他坐了。
按传统,长桌宴是家家户户各带菜品,共同进餐。不过,自从寨子大力发展旅游业后,在这种大节庆上,采取的,是合约食堂的方式。
集体牵头,村民自愿参与,签订协议,共同管理,菜色、食材、劳务、收入都公开账目,既方便接待客人,减少恶性竞争,又按劳派酬,收益共享。
今天是侗年,不少人还是循着传统,带了自家做的来添菜。
比如邻居阿亮奶奶的烧酒把式好,她就带了烧酒来。吴漾也带了几样时令菌菇野菜,有拌的,也有炸的。
开席入座后,先送上来的是迎客茶——油茶。向真在小华村喝过一次,不过好像有些差别。
吴屿给她解释,油茶用的都是接骨茶,拿油煎过,过年这个比较讲究些,加肉汤熬煮,再放入米豆腐烧开。平时村里自家喝的话,用素汤的更多见。
配料大差不差,有炒米、花生、生姜、辣椒、香葱、大蒜、香菜等,自己喜欢什么就加什么。
向真只加了些炒米,稍稍喝了几口,确实很暖胃。
寨老将贡品祭祖后,就正式开宴,冷盘热菜,陆续上来,大家带的自家美食也都彼此分享。
一队侗族姑娘,穿着鲜亮新衣,手持酒壶,从首桌开始,一桌桌唱歌敬酒。
向真不能吃辣,其实能吃的菜色有限,就捡着吴漾拌的冬笋片、炸的茶树菇慢慢吃。
不过她还是很兴奋,拿出手机拍了不少美食,还远远拍下唱歌的那些姑娘们。
她发现她们敬酒到每一桌,基本都有人起来对歌。
她想起在埕扬寨的鼓楼里看到男女对歌,意识到,原来不止情歌,这种敬酒歌也是要对的。
她就悄悄问吴屿:“你会对歌吗?”
吴屿笑了:“我连侗语都不会说了,你觉得我会对歌?”
没想到向真很认真回答:“不一定啊。我爸也不会法语,但是可以唱法语音乐剧选段。硬记就行。”
吴屿跟她解释:“这种对歌,都是现场编词马上对的,我不会。”
原来是这样。
吴屿倒很好奇:“你爸爸是?”
向真说:“音乐剧演员,默默无名那种,年轻时候可帅了,现在天天打鸟钓鱼,晒成老大爷了。”
噗,吴漾又一下笑出声。
吴屿忍不住敲一下向真额头:“损我也不用带上叔叔吧?”
向真也用手肘撞他一下:“自作多情了啊。”
她转过头和吴漾聊天,问那些野菜是什么,在哪里里采的。吴漾答了,又夹一块野生菌给她:“之前彩云省的同事寄来的,新鲜挖的,你吃。”
她就又问吴漾当时做导游的路线景点,聊起自己一直想去看雪山,但还没敢去。
吴漾说那边海拔高,她这小胳膊小腿的,还是要慎重点,去之前一定要吃点红景天。
很快,敬酒的侗族姑娘们到了他们这桌,大家都站起来听她们唱歌,向真还录了视频发给爸爸。
姑娘们唱完,吴漾和邻居家阿嫂各对了一小段,大家就都拍手,举杯共饮。
向真捧了碗米酒,不过刚沾了唇,吴屿就拿过来帮她喝了。